top of page

收據、借據、借條有什麼不同?借錢一定要注意的法律細節
在親友間借錢、公司與個人之間資金往來時,很多人習慣開立一張「收據」,認為這樣就萬無一失。實際上,「收據」與「借據」、「借條」在法律上的效力大不相同,稍有不慎,可能導致借出金錢難以討回。本文將以淺顯方式說明三者差異,並提醒借貸雙方應注意的法律細節。
一、收據、借據、借條的法律定義與效力差異
1. 收據
收據是單純表示「收到款項」的文件。它僅證明有收錢的事實,但無法證明款項的性質(例如是借款、贈與或買賣價金)。
🔎 常見問題:「我借他10萬,他開了收據給我,為什麼法院不支持我討債?」
👉 因為收據不等於借據,法院無法確定這筆錢是不是借的、還是贈與或付款給對方。
2. 借據/借條
這兩者在實務上通常視為同義,皆是借款人主動出具的文件,載明向債權人借得一定金額,並承諾返還。
✔ 法律上具有強烈的債務承認效果,是民間借貸最重要的憑證。
✔ 寫明借款金額、日期、還款期限、利息(如有)等,可大幅提升勝訴機率。
二、怎麼寫一份有效的借條/借據?
借條的基本內容應包含:
-
立據人(借款人)姓名與身分證字號
-
借款金額(數字與文字並列)
-
借款日期
-
還款日期(如有)
-
利息約定(如有)
-
債權人姓名
-
簽名與按捺指印(建議)
-
雙方聯絡方式
範例:
借條
今收到王小明先生借款新台幣壹拾萬元整(NT$100,000),本人承諾於114年12月31日前償還完畢。如有違約,願負一切法律責任。
立據人:張大同(身分證字號:A123456789)
113年6月5日
(簽名+按印)
三、借款時有哪些法律風險要注意?
1. 避免「人情債」模糊不清
很多人基於信任未留白紙黑字,等到翻臉時才發現「說不清、道不明」。無論對象親疏,都應簽署借條。
2. 借條的時效問題
依民法,債權請求權最長時效為15年,但有些情況僅有5年、甚至2年。若超過時效,即使有借條也可能無法請求法院強制執行。
3. 轉帳紀錄不能完全取代借條
即使有匯款紀錄,若對方主張「這是還錢、贈與」等,將陷入舉證困難。借條+轉帳證明才是萬全之策。
4. 利息不得超過民法或銀行法限制
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16%。若超過部分,法院將不予支持,甚至可能構成重利罪。
四、遇到糾紛怎麼辦?
如對方拖延不還、失聯、或否認債務,建議立即尋求律師協助。律師可協助:
-
發存證信函
-
聲請支付命令
-
提起民事訴訟
-
必要時申請假扣押,保障債權
五、結語:借錢不怕傷感情,怕的是沒保障
在法律實務上,最多的債務糾紛往往來自「親朋好友間的借錢」。要避免金錢與人情兩失,寫對一份借條、保留完整紀錄,就是對彼此最基本的保障。
若您在借貸問題上有任何疑問,歡迎預約本所律師進行法律諮詢,我們將協助您在借出錢的那一刻起,就站在法律最有力的位置。
bottom of pag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