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Image by Cytonn Photography

民事調解制度的運用與策略:打官司前不可不知的解決方式

在遇到法律爭議時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「打官司」。但事實上,透過法院調解機制,在不進入正式訴訟的情況下解決糾紛,往往更省時、省錢,也能保有雙方關係。本文將從實務角度,介紹民事調解制度的流程、優點及策略,幫助您在面對糾紛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。

一、什麼是民事調解?

民事調解是指在法院或調解委員會主持下,由中立第三人協助爭議雙方協商解決爭議的程序。調解可分為法院調解(訴前調解、訴訟中調解)及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(調解委員會調解),皆屬自願性質,當事人可自由選擇是否接受調解結果。

二、調解的流程簡介

(一)訴前調解

適用於尚未起訴,但雙方已發生爭議的情況。當事人可向管轄法院聲請調解,法院會排定日期並通知雙方到場,由法官或受命調解委員進行協調。

(二)訴訟中調解

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後,法院可依職權或當事人聲請進行調解。若雙方達成協議,法院可製作調解筆錄,具有確定判決效力。

(三)調解委員會調解

由當事人向當地鄉鎮市區公所申請,較適用於金額較小、鄰里糾紛等案件。調解成立後,可聲請法院核定,賦予強制執行力。

三、調解的優點

1. 節省時間與金錢

與正式訴訟動輒數月甚至數年相比,調解往往能在一至兩次期日內解決爭議,且不需繳交訴訟費。

2. 保密性高

調解過程不公開,有助於保護當事人隱私,尤其適用於家庭、公司內部、商業爭議等敏感案件。

3. 彈性處理

調解結果不受法律上「請求權基礎」限制,可涵蓋金錢、道歉、履約安排等多元解決方案。

4. 維持關係

調解強調協商與共識,有助於維持雙方未來的合作或親屬關係,降低敵意。

四、實務上調解成功的策略

1. 掌握事實與證據

即使是調解,也需備妥相關證據文件(如契約、對話紀錄、匯款證明等),以提升說服力。

2. 設定目標底線

進入調解前應思考「最想要的結果」與「最低可接受條件」,避免臨場猶豫不決或讓步過多。

3. 適時讓步,換取整體利益

調解非零和遊戲,局部讓步可能換取整體和解。例如在付款金額讓步,換取一次清償等條件。

4. 必要時聘請律師協助

律師能提供專業判斷、代表談判,也能避免調解條件設計過於籠統或法律效果不明確。

五、調解不成怎麼辦?

若調解不成立,當事人仍可選擇起訴,調解過程中提出的資料,原則上不會影響後續訴訟審理。但須注意訴訟時效問題,例如部分調解程序無法中止時效,應及早進行起訴評估。

六、結語:調解,是更高效的解決之道

在現代法律實務中,調解已不再是「次等方案」,而是許多當事人主動尋求的「首選機制」。懂得運用調解,不僅能減少訟累,更能維持人際與商業關係。若您正面臨爭議,不妨先諮詢律師,評估是否可透過調解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。

 

如需更進一步了解您的個案是否適合調解,歡迎聯絡本所預約法律諮詢,我們將提供專業評估與策略建議。

超群法律事務所免費法律諮詢官方LINE

Line: @716nqyat

​事務所:新北市板橋區民生路三段319號

電    話:(02)6623-6996

​電    郵:supremeatlaw@gmail.com

宜蘭所:宜蘭縣礁溪鄉仁愛路172號3樓之3

​官方LINE:@716nqyat

bottom of page